廉政文化

邓小平的“猫论”:曾遭到批判 最终影响世界

发布时间: 2022-12-26 10:07:28 浏览量: 发稿人: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

 

    在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内,挂有一幅珍贵的《双猫图》。这幅画,曾长期挂在邓小平的办公室内。图中,一只猫毛色雪白,茸毛轻柔;另一只猫毛色乌黑,黑中透亮。两只猫一前一后,缓缓前进。猫眼炯炯有神,可爱中包含着一种令人振奋的精神。画的上方,有一句遒劲有力的题辞:“不管白猫黑猫,会捉老鼠就是好猫。”落款处写道:“小平同志雅正──海石老人陈莲涛敬赠”。

  这位自号“海石老人”的画家,就是被誉为“江南猫王”的著名画家陈莲涛。画这幅画的时候,他已经八十三岁。   陈莲涛几乎终生与猫为伴。为了仔细观察猫的形态活动,他养了十几只品种各异的猫,时时捕捉猫的跳跃、嬉戏等动作,各种细节都不放过。创作时“成猫在胸”,可随心所欲,淋漓尽致地刻画出猫的各种神态。时人品评,说陈莲涛笔下的猫形神兼备,有呼之欲出之势。陈毅、荣毅仁、梅兰芳、姜妙香等名家,都欣赏他的猫画,争相收藏他的作品。  

    一九八四年,邓小平得知耄耋之年的“江南猫王”依然老骥伏枥、笔耕不辍,就托人捎信向他致意。陈莲涛得知邓小平在百忙中还记着自己这样一名普通的老画师,心中久久不能平静。他想,如果将邓小平有名的“猫论”,画成一幅丹青,岂不两全其美!于是画了《双猫图》,送给邓小平。邓小平也很喜欢这幅画,一直挂在办公室里。

    邓小平的“猫论”,起源于一九六二年。七月二日,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“包产到户”问题时,邓小平认为,哪种生产形式能够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,就应该采取那种形式。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,他还打了一个比喻:“不管黄猫黑猫,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。”一九六二年七月七日,邓小平接见出席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,再次借用这句谚语,来表述他对恢复农业生产和包产到户的看法。该讲话后被收入《邓小平文选》。

  “黄猫黑猫,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。”本是四川农村的一句俗语。天府之国,田多粮多,鼠多猫亦多。农人养猫,为的是灭鼠护粮。所以,黄猫也罢,黑猫也罢,只要能捉住老鼠,就是好猫。“猫论”就是在这种共识的基础上,应运而生并逐渐流传起来的。

  不料,邓小平的“猫论”,却很快遭到批判,被视为“搞单干风”和“唯生产力论”。尤其是一九七六年前后,邓小平被点名批评。说他这个人历来不抓阶级斗争,还是白猫、黑猫。“黑猫白猫论”,也就此成名。

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“猫论”成为中国将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的一个理论标志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薄一波曾问邓小平:你对“黑猫白猫”这个说法现在怎么看?邓小平回答:“第一,我现在不收回;第二,我是针对当时的情况说的。”一九八五年,邓小平当选美国《时代》周刊年度风云人物,“不管黑猫白猫,捉到老鼠就是好猫”,被摘登在《时代》周刊上。“猫论”的影响扩大到世界。

  还有人考证,“黑猫白猫”的说法出自《聊斋》。蒲松龄有一篇《驱怪》,写一位“巨公”发现家里有妖怪,就把徐秀才请到家里。半夜时妖怪来了,徐秀才将被子蒙到妖怪的头上大叫,妖怪吓跑了,从此没有再出现。为此异史氏曰:“黄狸黑狸,得鼠者雄。”狸者,猫也。翻译成白话:“黄猫黑猫,抓住老鼠就是好猫!”

  一句民间谚语,激活了一个社会时代。如今,“猫论”已经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领域,涌现了成群结队的“好猫”,也使人们的思维之门洞开。(汪金友)

 

 

来源:大公报

 

 


版权所有: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承办: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
地址: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 邮编:475000 邮箱:kfsggzyxxjsb@163.com 网站备案号:豫ICP备12001764号-1


技术支持: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