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政文化

桥连民心留清名

发布时间: 2024-04-08 11:01:40 浏览量: 发稿人: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

 

 陈晓声

 
 
 
  在云南省姚安县城西的官屯乡,有一座在姚安百姓心中分量颇重的古桥———连厂桥。这座双孔拱形石桥,是明朝万历年间曾在姚安任知府的大思想家李贽为便利当地交通,率众捐资修筑而成。这是李贽就任姚安知府期间造福百姓的现存唯一实证。后世的人们为缅怀李贽,将连厂桥更名为李贽桥。2003年,此桥被列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 
 
 
  李贽(1527-1602),明代著名的思想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,福建泉州人。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,李贽中举,四年后出任河南辉县(属卫辉府)教谕,开始为官生涯。之后担任过国子监博士、礼部司务、刑部员外郎、云南姚安知府等职务,万历八年(1580年)辞官归隐。
 
 
 
  万历五年,李贽出任云南姚安知府。上任伊始,他就在府衙的楹柱上写了两副对联,作为自己的座右铭。其一是:从故乡而来,两地疮痍同满目;当兵事之后,万家疾苦早关心。其二是:听政有余闲,不妨甓运陶斋,花栽潘县;做官无别物,只此一庭明水,两袖清风。
 
 
 
  李贽为政以安民养民为念,政令清简,提出“务以德仕民,不贾市俗能声”和“至道无为,至治无声,至教无言”的治政方略。治姚三年,李贽的清正廉洁出了名。他由南京贬至姚安时,原打算只身一人前往。但此时他已年届半百,又拙于料理生活,在夫人黄氏的一再坚持下,老夫妻一起来到姚安。姚安的府衙,虽不至于破败不堪,但也简陋得可怜,不但不能与南京的刑部衙门相比,就连京城附近的一个县衙,也比这府衙富丽堂皇得多。但李贽并不在乎,他只要求夫妇俩有一个栖身之处即可。这样的知府,府衙的吏目从未见过,一时不知怎样去适应这位“大人”。姚城的百姓却将此传为美谈,并在这位父母官身上寄托了更多的希望。
 
 
 
  除朝廷俸禄以外,李贽不沾半点来历不明的钱财,甘于清贫,乐于清贫。就是这点赖以养家糊口的俸禄,他也常常拿出来周济百姓,发展公益事业。正如一些史书所记载的:“俸钱常喜渎民劳”,“庙学颓圮,罄伴以营之;祀典缺废,殚力以致之”。
 
 
 
  姚安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,这里曾出现过一位有名的彝族起义领袖———自久。在姚安,自久就是民心、民意的一种象征。李贽深知,要在这里做一位好官,就要善于体察民心,顺应民意。他治姚期间,十分尊重少数民族,对其上层人物以诚相见,以礼待之,“凡有一能,即为贤者”。对时常出现的民族纠纷,李贽“无为而治”,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,避免因官府横加干涉而扩大事态。这不仅是自久起义给李贽带来的“前车之鉴”,更是他爱民思想的一种体现。李贽治姚三年,各民族和睦相处,相安无事。
 
 
 
  李贽的求真务实,既体现在反对伪道学,坦诚尊重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需求上;更体现在他身体力行为百姓干实事上。李贽认为,人皆有私心,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所在。他说:“夫私者,人之心也。人必有私,而后其心乃见,若无私则无心矣。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,而后治田必力;居家者私积仓之获,而后治家必力……”李贽进而主张统治者应顺乎人的自然之性,满足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:“寒能折胶而不能折朝市之人,势能伏金而不能伏竞奔之子。何也?富贵利达所以厚吾天生之五官,其势然也。是故,圣人顺之,顺之则安矣。”李贽主张因势利导,反对抑制和扼杀人性的虚伪的封建礼俗。这一思想,同顺应民心、体现民意的思想一起,有机地结合到他治理姚安的整个过程中。
 
 
 
  李贽终其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,是开发“民智”。姚安这样的边疆地区,更需要启蒙。启蒙的主要途径是发展教育。李贽在城南德丰寺开设三台书院,“日集生徒于堂下,授以经义,训以辞章”。他极为反对重男轻女,认为“人有男女,而见非有男女也”,在他书院的门生当中就有女弟子。李贽在姚安开一代学习风气,像陶珽、郭万民这些姚安籍著名学者,皆是李贽心贴心、手把手教出来的。
 
 
 
  当时的姚安是滇西古道的中枢,各地百姓客商往来不绝。但由于县城西部的连厂河经常遇雨而泛滥,使交通中断,各路客商和过往行人只好望河兴叹,滞留于两岸。李贽迎风冒雨,深入实地考察,慰问百姓。雨季过去后,李贽更是身体力行,将自己微薄的俸禄捐作建桥资金。在李贽的带领下,姚安百姓纷纷出钱出力,“捐资聚石为桥,利行旅,通往来”。此举感动了当地群众,数百年后,姚安人民仍深深怀念他。今天,李贽桥已成为姚安百姓心中永远的纪念碑。
 
 
 
  1580年,李贽任姚安知府一职即将期满。一般官吏到此时带着平时搜刮来的钱财奔走打点,以便得到新的升迁。李贽何去何从呢?他步入官场至今已28年,因看不惯官场陋习,不屑于巴结上司,这些年里一直担任一些有职无权的官职。即使这一任知府是有职有权的实缺,他也只想利用这机会多为老百姓做些好事,使姚安这个原本骚乱不断的贫穷边陲地区逐渐稳定下来。李贽的上司云南巡按御史刘维,看到李贽将姚安治理得很好,想向朝廷推荐提拔他,却收到他送来的辞呈。刘维虽不想放走这个人才,但李贽去意已决。
 
 
 
  万历八年(1580年)三月的一天,李贽拂晓便上路了。他本想悄悄地走,谁知还是被当地百姓知道了。在他亲手建造的连厂桥上,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。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紧紧拉住他的马车:“大人这一走,我们又要受罪了。你看在百姓的分上,留下来吧。”李贽感动得热泪盈眶,或许他真该留下,可是朝廷如此腐败,贪官污吏横行,他回天无力啊。从今往后还是脱离官场归隐乡野,著书立说,走自己的路吧。
 
 
 
来自:中国纪检监察报

版权所有: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承办: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
地址: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 邮编:475000 邮箱:kfsggzyxxjsb@163.com 网站备案号:豫ICP备12001764号-1


技术支持: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