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政文化

“去时还似来时贫”

发布时间: 2023-07-19 09:58:53 浏览量: 发稿人: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

      近日读古诗,读到明代胡守安写的一首题为《任满谒城隍》的诗,这是作者离开信阳知州府时写的,诗云:“一官来此几经春,不愧苍天不负民;神道有灵应识我,去时还似来时贫。”
        据有关资料记载,胡守安自律甚严,性情淡泊,布衣疏食,寝处仅置纸帐一床,并在纸帐上书《题纸帐》一诗以自警:“紫丝步障最奢华,卧雪眠云自一家,雪又不寒云又暖,扶持清梦到梅花。”他常说“穷不忘操,贵不忘道”;并认为,官吏在薪水之外谋取一分一文,对百姓都是有害而无益的;所以,他历来耻于鱼肉乡民、盘剥下属。这一点,从《任满谒城隍》诗里可见一斑。
         明代的知州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市长,市长任期满了,或升迁,或调任,反正就要离开任职之地了。临走前,对自己的任职情况总要有个交代,那时或许还没有严格的述职考核制度和官员评议制度。那么向谁交代呢?胡守安想到了城隍庙,不是说“头上三尺有神灵”吗?那就向城隍庙的神灵诉说吧,于是,便有了这首《任满谒城隍》的诗。
         作为一个州官,为官一任,几度春秋,在任满之际能够坦言自己的所作所为“不愧苍天不负民”,相信自己的清正廉洁神灵一定会看得一清二楚。这是多么深刻的自信啊!那么,自信从何来?很简单,那就是“去时还似来时贫”。城隍庙的神灵啊,你应该还认识我吧,我是胡守安啊,我当了一任知州,来的时候多穷,现在依然多穷,我没有在任上多捞一点儿好处。这,就是胡守安敢到城隍庙向神灵“述职述廉”的底气。这样的官员,如果放到今天的话,也一定是个称职合格的好官,一个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的好官。
         无独有偶,与胡守安同时代的况钟,曾三任苏州知府。在任上,况钟兴修学府,平方冤狱,严惩贪官,颇受百姓拥戴。况钟廉洁奉公,生活俭朴,不拿不贪,“两袖清风”。况钟在主政苏州13年的时间里,“内署肃然,无铺设华糜物”,餐桌上也只是“一肉一蔬”而已,“非公宴,别无兼味”。从苏州离任返京时,面对送行的黎民百姓,况钟当场赋诗四首:“捡得行囊一担轻,京华望去几多程;停鞭静忆为官日,事事堪持天日盟。”“清风两袖朝天去,不带江南一寸棉。惭愧士民相饯送,马前洒泪注如泉”据史料记载:况钟这一次离任返京后,有近两万人联名上书挽留;皇上见状,只好升况钟为正三品官,仍在苏州府任职。当况钟第三次去苏州时,百姓无不欢欣鼓舞,相迎者“不远教百里之遥”。官能当到这个份上,足矣!
         毋庸置疑,况钟和胡守安,是古时官员中的佼佼者,而封建专制制度下绝大多数官员奉行的是“千里做官只为财”;官场上的规则是“有权不用枉为官,权力所到金成山”;当官场上贪廉并存时,占据上风的是“笑廉不笑贪”。所以,“一朝权到手,便把令来行”,一到任上便急不可耐地利用职权捞钱敛财,不待离任之时早就贪得钵满盆盈,富可敌国。正如明代一首打油诗所说:“来时萧索去时丰,官帑民财一扫空;只有江山移不去,临行写入画图中。”这就是贪官离任时的情景,与清高离任时的情形可谓天上地下,不可同日而语。
        “吃的是盐和米,讲的是情和理。”其实,老百姓是最通情达理的,他们对官员的期望值并不高,“得一官不荣,失一官不辱,勿说一官无用,地方全靠一官”,希望官员能够保一方平安、促一方发展,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安乐一些、富足一些;至于官员在任上是富了还是穷了,并不太在意。但是,官员对自身的穷富不在意可就不行了,如果对自己不严格要求,不是夙兴夜寐、清正廉洁,而是放任自己利用职权捞取好处、贪得无厌,用不了多长时间,就会成为一个只认钱的贪官。正所谓:行百里者半九十;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所以,要想做一个清官,就得矫枉过正,对自己苛刻一点,像胡守安那样,“去时还似来时贫”。
         “来时空空,去时依然。”写到这里,不禁想起诗人徐志摩的《再别康桥》:“轻轻的我走了,正如我轻轻的来;我轻轻的招手,作别西天的云彩……悄悄的我走了,正如我悄悄的来;我挥一挥衣袖,不带走一片云彩。”(古丈县纪委  向卫华)




来自:三湘风纪网



版权所有: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承办: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
地址: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 邮编:475000 邮箱:kfsggzyxxjsb@163.com 网站备案号:豫ICP备12001764号-1


技术支持: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