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政文化

中原廉吏︱耿直为民的张廷珪

发布时间: 2020-11-05 14:27:47 浏览量: 发稿人: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

         张廷珪(657年~734年),唐代进士,河南济源人,曾任监察御史,一生忠心耿耿,为国为民,“慷慨有志尚”“以谠直名史”。

武则天曾欲征收天下僧人的钱,在洛阳白司马坂营建佛塔、造佛像,身为监察御史的张廷珪听说后便上书劝谏“倾四海之财,殚万人之力,穷山之木以为塔,极冶之金以为像”实不可取,也不会得到佛爷的欢喜,并提出“当今天下困窘,百姓穷愁,不宜劳民伤财来做这些无用的工作。从当前形势看,应该做的是先平定边境,充实府库,蓄养人力”。武则天认为张廷珪说得好,立即停止了建造之事,并在长生殿召见了他,赏赐慰勉非常丰厚。敢在兴致正盛的武则天面前进谏,张廷珪真是冒着被砍头的风险,他的朋友们也为他捏了把汗。

还有一次,武则天下诏将河南、河北的牛羊与荆、益两州的奴婢都上市买卖,并在登州、莱州设监,所售的钱币用以补充军费。这样做不仅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,而且还会使一些贪官污吏趁机从中索贿受贿。张廷珪又硬着头皮上书劝谏说:“如一并出售,则价格难定准,若个别选择,则吏人求贿。这样犹如牛再次遭病,农人两次受伤害。此举实为有损无益。”他还说:“国君依赖的是人民,人民所依赖的是粮食,粮食的产生在于耕种,耕种所依赖的是牛,牛没有了,田就种不好了,田种不好,粮食也就无从生产,没有了粮食,百姓就会死亡,百姓死亡了,还何以为君呢?”张廷珪一句句层层递进的劝谏直抵武则天的心窝,促使其改变了原来的决定。

唐中宗继位后,神龙初年,再次诏令在白司马坂营建佛寺。张廷珪正好奉诏去往河北,路经那里,见百姓服劳役十分辛苦,心中久久不能平静,便上书恳切地谏诤:“如今又兴起土木,和前诏不相符。希望能停止这些做法,以解除百姓的穷困。”这次,中宗不理会他。但不久,便任张廷珪为中书舍人,两次升迁后任礼部侍郎。可见不论他怎么“逆龙鳞”上谏,皇帝心中自有杆秤。

唐玄宗开元初年,天下大旱,关中饥馑。唐玄宗诏令群臣直言时政。张廷珪上疏说:“自古有多难而振兴国家,深忧而启迪圣明之事,大概是指事情危急则锐意选取,境况艰苦则深谋远虑,所以能转祸为福。如今皇上刚刚即位,华夏及四夷百姓都洗耳恭听,刮目注视,希望有所闻,有所见,怎能这么快就辜负他们的期望呢?”由于这次忠谏,张廷珪升任黄门侍郎,并留下了“事危则志锐,情苦则虑深”千古名言。

有一年,一些文武大臣提出派兵袭击回绝,张廷珪听后,极力反对,并详述了攻打回绝难以取胜的理由,被玄宗采纳,避免了一场流血战争。

监察御史蒋挺犯了法,下诏在朝堂上行杖刑,张廷珪持章表上奏说:“御史有罪过,当杀就杀了他,但不可侮辱他。”士大夫都佩服他懂事体且有胆量。

张廷珪身材魁梧,很有风度,擅长写八分书,与李邕友好。当李邕在仕途中遇到不利时,张廷珪多次上表荐举,人们赞扬他的耿直方介。去世后,追赠工部尚书,谥号为贞穆。

回顾他的一生,真正完成了一名监察御史的使命,直言上鉴,不畏权势,不计得失,一心只为国家为人民。这样如芝兰般芬芳的品格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。

来源: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


版权所有: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承办: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
地址: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 邮编:475000 邮箱:kfsggzyxxjsb@163.com 网站备案号:豫ICP备12001764号-1


技术支持: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