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廉者常乐无求,贪者常忧不足。”这句古训,在湖南郴州北湖法院的一场庭审上,被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2025年9月10日上午,永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原支队长陆强耀站在被告席上,面对193.03万元的受贿指控,当庭表示认罪认罚。
这场庭审不只是一个贪官的落幕,更有200余名公职人员到场旁听,接受“沉浸式”警示教育。一个曾经的二级高级警长,为何会走上贪腐之路?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?
当天的郴州北湖法院,气氛格外严肃。庭审由北湖法院党组副书记、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谭辉担任审判长,与三级高级法官侯勋、刑事庭庭长罗文组成合议庭,规格不低。台下坐着的不只是旁听群众,还有郴州监狱、桂阳监狱、郴州公安、北湖区政法委及北湖公安的200余人,部分省市区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也受邀到场。

公诉机关在庭审中指控,陆强耀的贪腐之路早在2010年就已开始。从2010年7月到2021年2月,他先后担任新田县公安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,新田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、常务副局长,祁阳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、政委等职务。借着这些职务便利,或是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,他为不少单位和个人提供“帮助”。

而这些“帮助”的回报,从2010年10月持续到2024年6月。这十几年间,陆强耀单独或伙同他人,非法收受有关单位和个人送来的财物,加起来足足有193.03万元人民币。庭审过程中,合议庭有序组织控辩双方围绕案件事实、证据、法律适用及量刑情节展开举证、质证和辩论,整个流程规范有序,把陆强耀从思想滑坡到行为失范,最终突破法律底线的全过程,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。
面对这些指控,陆强耀没有辩解。他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完全无异议,当庭表示认罪认罚。目前,本案还没有当庭宣判,将择期给出最终结果,但从当庭认罪的态度来看,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,早已心知肚明。
其实,陆强耀的贪腐行为,早在2025年3月就已被查实。当时,他被正式开除党籍、开除公职,涉嫌犯罪的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。而从通报的细节来看,他的贪腐手段并不复杂,却透着十足的“贪婪”。
2016年到2024年,整整八年时间,每逢春节、端午这些传统节日,陆强耀就成了私营企业主眼中的“重点攻关对象”。他借着节日的由头,违规收受这些企业主送来的礼金,一次次把“人情往来”变成了权钱交易的遮羞布。
更过分的是,2020年,他还动起了“公家钱”的歪心思。他安排工作人员通过虚增开支、套取资金的方式,违规给专案组发放加班补助,这笔钱足足有37.06万元。本该是维护公平正义的“警服”,在他这里却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;本该专款专用的公款,也被他巧立名目,变成了“人情福利”。
从一名公安干警,一步步升到二级高级警长、巡特警支队支队长,陆强耀本该是守护一方平安的“卫士”。 可他却在权力面前迷失了方向,把职务便利当成了敛财手段,把节日祝福当成了受贿机会,最终从“执法者”变成了“违法者”,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。
值得注意的是,陆强耀并非永州近期唯一落马的官员。在他之前,永州市零陵区应急管理局原党委委员、副局长蒋双耀,宁远县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、副主任毛勇,也因贪腐问题被查处,同样被开除党籍、开除公职,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。
蒋双耀的堕落轨迹,更具警示意义。2019年刚开始的时候,他还能守住底线,拒绝红包礼金。可仅仅过了三年,他就从“拒绝”变成了“主动索取”,在2019年到2023年这几年间,收受了巨额财物。2023年12月,他的贪腐之路走到尽头,被正式查处。从“不敢收”到“主动要”,不过短短三年,思想的防线一旦松动,贪念就会像洪水一样吞噬理智。
而毛勇的贪腐时间更长,从2010年一直持续到2024年,长达14年。这十几年里,他违规收受下属、私营企业主等多名管理和服务对象的红包、礼金,不只是收钱,还多次违规接受这些人的吃请,甚至让对方安排旅游活动。2025年3月,他也被查处,为自己的贪腐行为付出了代价。
这三个官员,来自永州不同的部门,职务高低不同,贪腐的方式也各有差异,但最终的结局却是一样的——被开除党籍公职,面临法律的制裁。他们的案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:不管身处什么岗位,不管贪腐时间长短、金额多少,只要触碰了法律的红线,就一定会被查处。
为什么陆强耀的庭审会有200余名公职人员到场旁听?答案很明确——这是一场“沉浸式”的警示教育。郴州监狱、桂阳监狱、郴州公安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到场,就是要通过陆强耀的真实案例,亲眼看到贪腐的下场,从而在自己心里敲响警钟。
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陆强耀、蒋双耀、毛勇这些落马官员,就是一面面“反面镜子”。他们曾经都有体面的职务、稳定的工作,本该为老百姓办实事、谋福利,可最终却因为贪念,把自己送进了被告席,毁掉了自己的人生,也辜负了国家和人民的信任。
对于公职人员来说,权力是人民赋予的,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,而不是用来谋取私利的工具。节日的礼金不是“人情”,而是“陷阱”;虚增的开支不是“变通”,而是“犯罪”。一旦抱着“没人发现”“小事一桩”的侥幸心理,就很容易一步步滑向贪腐的深渊。
陆强耀的庭审还没有宣判,但无论最终判决结果如何,他的案例都已经给所有公职人员上了生动一课。“莫伸手,伸手必被捉”,这句老话永远不过时。只有守住思想的底线,管住自己的手,不碰法律的红线,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岗位,对得起人民的信任,也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走得稳、走得远。
这场持续半天的庭审,落幕的是一个贪官的侥幸心理,开启的却是更多公职人员对“廉洁”二字的深刻思考。毕竟,廉洁才是公职人员最好的“护身符”,清白才是人生最宝贵的“财富”。
来源:潇湘新视角
版权所有: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承办: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
地址: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 邮编:475000 邮箱:kfggzyjyzx2018@163.com 网站备案号:豫ICP备12001764号-1
技术支持: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