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政教育

古代节俭家训品读

发布时间: 2020-11-23 10:45:00 浏览量: 发稿人: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

     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,古人十分注重培养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,并常以节俭教育子孙,形成了崇尚勤俭节约的家风家训,今择其精要而读之,深感受益良多。

在古代节俭家训中,最有名的当属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这句话出自明代朱柏庐的《朱子治家格言》,至今仍广为流传,意思是:对于一碗粥或一碗饭,我们应当想到这些食物是来之不易的;对于衣服上的半根丝或半条线,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物资的产生也是很艰难的,还可引申为,物品的获得或事物的成功都是不容易的。

明代吴麟徵的《家诫要言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治家舍节俭,别无可经营。”其意为,操持家事如果舍弃节俭之道,就没有什么值得经营的了。吴麟徵居官时,常以书信寄训家族子弟,后由其子吴蕃昌摘录其语编辑成册。吴麟徵为官以清廉著称,居家戒奢侈、尚节俭。在他看来,治家之道,别无其他,唯节俭而已,故以此语告诫家族子弟。而今物阜民丰,以俭治家却永不过时。

明代周怡所著的《尺牍精华·勉谕儿辈》开篇便讲到,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”,这就告诉我们,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,一旦丢弃节俭的习惯,沉迷于奢侈的生活,再想回到原来节俭的生活状态就难了。面对当今社会的高消费现象,这句话也很有现实意义。弘扬节俭美德,节约资源,合理消费,不盲从、不攀比,于国于己都大有裨益。

北宋司马光在《训俭示康》中写道:“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”司马光认为,节俭,是最大的品德;奢侈,是最大的恶行。当时,社会上奢侈之风盛行,人们竞相讲排场、比阔气,这种风气毒害很大。为使子孙后代远离不良社会风气,不被奢侈之风侵蚀,司马光写了这篇家训文章,希望儿孙们能够继承发扬俭朴家风,不要走上奢侈腐化的道路。

读史明智,鉴往知来。品读古代节俭家训,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,勤俭兴家、奢侈败家。诚然,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小到一个人、一个家庭,大到一个国家,要想生存发展,都离不开勤俭节约。我们不仅要开展“光盘行动”,杜绝舌尖上的浪费,还要把节约意识落实到工作、生活的各个环节,让“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”成为引领社会潮流的新风尚。

来源:开封市廉政网


版权所有: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承办:开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
地址:开封市市民之家五楼 邮编:475000 邮箱:kfsggzyxxjsb@163.com 网站备案号:豫ICP备12001764号-1


技术支持: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